• 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
    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!
  •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,
   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!

当前位置: 团青互动 > 青年家园

背包里的春夏秋冬

1个双肩背包,20余本工作笔记,1300多个烈日与寒夜,在海拔4100米的世界高城,一个90后女孩,靠脚步丈量高原,用双手点亮希望,以一颗赤诚之心为理塘县下汝村村民带来了春风夏阳,收获了秋实冬藏。


春--“康普”走乡村。


刚来到下汝村,她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不通。藏族同胞不懂汉语,她又不会讲藏语,前来咨询政策、申请资助的村民干着急,她想帮忙却搭不上话。此后,她便利用寻访、考察、巡逻的每一个工作间隙,向乡亲们学习藏语。藏语是一种拼读式语言,发音重于字形,每遇到新词新字,她都会用手机录音保存,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。时间一长,语言学习笔记都积攒了厚厚三大本。除了学藏语,她还教藏族村民讲普通话,虽然她自嘲自己说的是一口康定普通话,但就是这样的“康普”,在她来下汝村的两年后,当地老人会说了,青年会说了,小孩也会说了。


现在走村串户,农家小孩都会开心地迎出门来,用汉语说“姐姐来啦!”每次工作结束离开村民家,也总能听到她对藏族同胞说一声“阿噶特(辛苦了)!”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,一句亲切的问候,让她像春天的风,吹进了村民的心里。


夏--问卷变画卷。


打通了语言关,她的工作量立马翻了几番,乡亲们扎推儿来到村办公室,你一言我一语,积压多年的疑问一股脑抛了出来:低保政策是什么、五保户有哪些补贴、蔬菜如何运输……她都会从政策文件中摘选出信息重点,再用大白话讲给大家听。她还去到每家每户,主动送政策上门,4年下来,入户走访近2000人次,解答法律、教育、脱贫攻坚政策近千人次。每次去,她都是一个背包、两条腿。高原村落的夏天,火一般的太阳打在脸上,烧的皮肤又痛又痒,她从一家到另一家往往要一个多小时,这一走,便是4年。


如今,她能轻车熟路地找到每户村民的家,能准确说出每家小孩就读的班级,能讲出每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。现在村民们收入增加了,孩子都能进学校念书,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、明亮的电……初到时的一份份问卷,现在已变成了靓丽的画卷。


秋--蒲公英开花。


不计回报的付出,自然换来了村民们的交心相待。她主动联系县供电局,为村里最后的无电户通上了电;多次往返电信公司,为乡亲们带来了网络信号;还向扶贫办申请资金,购置了几台电脑。万事俱备,她谋划已久的致富点子就可以变为现实了。她精心选中蒲公英,作为全村的特色经济作物,借助多方筹措到的专线电、移动网络、电脑器材搭建起了蒲公英销售平台。村民们起初不信“野草草”也能卖钱,她就挨家挨户宣传蒲公英产业的优点。一遍不行,再讲一遍。大伙儿逐渐加入到蒲公英采挖队伍中,她就开始带着大家一起干,有的采摘、有的清洗、有的晾晒、有的包装。不仅要能卖,还得卖个好价钱,她发动村干部、村民通过微信朋友圈、抖音直播进行线上销售,并在汉戈景区、观景台等处练摊直销。只用了半年,下汝村蒲公英就销售1200袋,为村民增收近5万元,每户贫困家庭增收1000多元。


她和蒲公英一样,看似孱弱柔软,实则溢满了生命的力量。这也像极了秋天,萧瑟的秋,草原再枯黄,有她在,村子也在放亮。


冬--“不来,我才后悔。”


冬天的理塘,植物很难生长,以往村民的冬季供菜只有靠卡车从康定送进来,然后换游动菜车分销各村各乡,再靠三轮摩托吆喝着送到餐桌上。半月送一次,价格贵而且不新鲜,有时路不通,一个月也吃不着新鲜蔬菜。她心一横,就带领村民搭起了大棚。藏族老乡没见过大棚,不愿跟着干,她就先弄出个第一书记示范棚。自己不会种,她就联系专家视频教学、田间授技,自学种植技术,自购蔬菜苗,第二年,就捧着新鲜采摘的蔬菜给老乡们送了过去。这样一来,全村齐动员,后来就有了贫困党员蔬菜棚、村干部联系棚、低保户互助棚……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家棚里的蔬菜。


一侧是终年不消融的雪山,一侧是广阔无垠的草原,眼前塑料大棚里,泥土上的新绿与冬日里的暖阳调和出高原最美的色彩。“这里的冬天这么苦,你后悔过吗?”“是很苦,但不来,我才后悔。”她用最简单的句子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。能在脱贫攻坚这部史诗里,留下你我的角色,不来,当然后悔。


有一种青春,会永远被记住。春夏秋冬的故事就是这次理塘之行,我听到的最温暖的分享。这名90后叫任敏,甘孜州司法局派驻下汝村的第一书记。大家都叫她“背包书记”,她的背包里装满了每次走村入户的脚步,装满了下汝村实实在在的改变。任敏本人也如同四季一样丰富多姿,有春的柔和、夏的热烈、秋的安静、冬的纯粹,她既奉献了自己的4个春夏秋冬,也为村民们带去的一年一变样、独属高原扶贫事业的春夏秋冬。

Copyright © 2006 Scgqt.gov.cn,All Right Reserved

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

地址:成都市东城根街多子巷2号

蜀ICP备05014943号 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578号

值班电话:028-86634858 86269016 传真:86250152 社会联络部(志工部):028-86245113 信息中心:028-86247010